圣火再臨北京 用現(xiàn)代技術傳遞中華文化
導讀:經歷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人,相信對于祥云火炬以及圣火的傳遞一定還記憶猶新。如今13過去,伴隨著冬奧會的臨近,圣火再一次來到了北京,而我們也將再一次以東道主的身份,去籌辦一場世界矚目的運動會。
2021年10月19日,從奧林匹克運動發(fā)源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古奧林匹亞遺址采集的圣火在希臘首都雅典的帕納辛奈科體育場,順利交接給了北京東奧組委。2021年10月20日,在萬眾矚目中,冬奧會火種在火種燈的“護送”下抵達北京。
當天,圣火中閃爍的火光,點燃每個人心中“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而守護這份光芒的火種燈更是技術和中華文化交融的產物。
用于此次冬奧會圣火運輸?shù)幕鸱N燈,造型上借鑒了西漢長信宮燈,并以此表達對光明與希望的追求和向往。這種造型設計不但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之美,也體現(xiàn)了那種專屬于中華文化的浪漫。傳遞火種的同時,也是在傳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過光有造型上設計是不夠的,事實上,為了保證圣火燃燒的穩(wěn)定性以及運輸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這次冬奧會使用的火種燈融入了大量的現(xiàn)代技術和巧妙的工業(yè)設計。
據(jù)悉,火種燈的設計團隊為了減小風力對火種燈火焰的影響,為火種燈設計、使用了雙層結構的玻璃并在內外燈罩之間設計了一個,這既保證了圣火能在幾乎不產生黑煙和異味的情況下充分燃燒,保證火種燈的透亮,導流通道還可以在風吹產生正壓和負壓的時候,為火種燈提供泄壓的作用,讓圣火可以在5至6級風速下依舊持續(xù)燃燒。
而為了解決這種雙層結構帶來的二氧化碳腔體內沉積問題,避免惰性氣體導致火焰缺氧熄滅,設計團隊還想雙層結構內空間自上向下全部打通,幫助燈具內上部產生氣壓同時,二氧化碳等廢氣可以從側壁空間順利排出。
同時,從安全性和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考慮,火種燈的主題材料使用了可回收鋁合金,燃料則是丙烷氣體,不但火種燈本事可以回收再利用,圣火燃燒時也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能夠有效的避免污染。此外,防火方面,設備頂部使用了水性陶瓷涂料,這種涂料耐火、無煙、無毒,并且屬于環(huán)保材料。
據(jù)悉,2022年2月2日至4日,冬奧圣火將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qū)開展傳統(tǒng)的火炬?zhèn)鬟f活動,相信到時候,承載著中華文化和技術火炬會載著冬奧圣火,將奧運精神傳遞開來。
上一新聞:傳感器齊上陣 智能溫室解決“靠天吃飯”
下一新聞:配角之王傳感器,走進制造中央